leyu乐鱼棋牌: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18】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2024-10-23 04:37:28 | 来源:乐鱼手机登录网址| 作者:乐鱼在线登录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积极搭建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平台,希望能够通过汇集行业力量,促进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优秀经验做法转化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本期推荐中国建设银行撰写的《

  产业链金融是数字化的经济时代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通过产融结合“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的全新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在工(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银行须与生态平台各参与方共同建设面向特定行业客群、内涵丰富的产业+金融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为不同阶段的产业场景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的目标。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金融、银行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展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基础。其次,对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市场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总结。再次,借鉴了A银行以自建生态平台为代表的物流金融平台、以融入第三方生态平台为代表的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金融两类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现阶段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发展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十三五”以来,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从2014 年开始,我国数字化的经济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9年数字化的经济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关键力量。数字化的经济不仅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新引擎,也为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提供了新的动能。传统产业利用数字科技进行多维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并呈现出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的趋势。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正在加速工业技术改革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乃至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与再造。

  新基建背景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方法,也必将带来全新的经济图景,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将沿着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路径向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断迁徙。在这种背景之下,传统银行服务产业端的商业模式也将随之发生明显的变化。银行将从传统的标准化、产品化的金融服务升级为定制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重点是沿着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赋能的商业逻辑,通过数字科技驱动产业链金融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全产业链条数智化产融生态圈。

  现阶段,通过依托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发展金融科技,重构产业端客户的金融服务模式,抢占产业互联网金融制高点,慢慢的变成了银行业的共同诉求。同时银行4.0概念的提出也对传统银行产业链金融端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托对工业网络站点平台的研究,探索银行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手段与路径,将银行产业链金融重构为科技链金融,为银行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经营提供新的打法,为营造数字化的经济生态圈,助力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的思路。

  2012年GE首次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要将GE在工业领域的领先技术设备硬件优势和卓越的远程数据分析软件优势发挥到全球的工业市场。随后,2013年推出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产品Predix,在全世界内引发了浪潮。除了Predix,西门子的Mindsphere、KUKA的工业云平台KUKAConnect、罗克韦尔自动化的FactoryTalkTeamONE均是工业互联网的产物。尽管在美国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的加持下,GE已成为国人心中工业互联网的代名词和风向标,一度风光无二。然而,仅仅不到五年时间,就在2018年8月,GE考虑出售Predix工业网络站点平台,GE Digital 前景不明,业内将其失败的原因归结于GE过多的将它的业务目标集中在短期收入上,没有制定出与其数字化转型向匹配的长期的战略目标。

  此外,国外的工业互联网倾向用更开放的思维来推动发展。例如,GE和苹果就Predix 平台达成合作,GE 把Predix上的开发工具和微服务开放给苹果,苹果1300万开发者将加入到工业APP 开发。同样,西门子、SAP、IBM、博世等国外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巨头也都很看重与其他平台的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开放,强调开发者深度参与,在实现创业创新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加高的同时,也实现自身平台健康发展。

  目前国外的研究,多从价值链或者供应链金融角度入手,直接研究产业链金融的研究并不太多。最早提出“产业链金融”概念的是斯特穆勒(Stemmler,2002)和赛琳(Seuring,2002),指出产业链金融是基于物流的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金融流优化。特别是单(Dan)以美国银行为例,提出银行参与产业链金融,需要全面掌握产业链的整一个流程和过程,并借助电子手段,通过集成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实现全产业链管理,为客户创造价值。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进一步提出,在产业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能够给大家提供支付结算、信用融资、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回收等多种服务,进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价值。

  国外银行业金融科技布局的典型路径最重要的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需要重点突破特定业务或特定功能的商业银行,可以与网络公司或科技公司做跨境合作,共享科技成果。这种方法有助于互补彼此的优势,并帮助银行获得进入新市场的机会。例如,富国银行和Paypal合作开发电子支付业务。其次,对于拥有颠覆性新技术的科技公司,银行能够最终靠股权投资或收购在最短时间之内获得技术和人才。比如桑坦德银行与摩根大通先后设立基金收购或投资科技公司。自2016年以来,高盛银行投资了29家金融科技公司。投资技术方向包括大数据征信、保险、财务管理、贷款等,并通过参股Square和Bluefin以及其他支付服务提供商获得最先进的在线支付技术。花旗银行旗下的花旗风险投资公司专注于金融科技股权投资,更著名的是移动支付公司Square。三是通过设立子公司作为孵化器,培养自主研发和应用能力。本行可以组建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型企业、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机构对接,专注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监管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研发技术,在培养金融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储备科技人才。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正异军突起。目前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尚无类似消费互联网领域的“BAT”企业,包括制造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ICT领先企业、互联网主导企业基于各自优势,都在正在积极探索提供不一样的层次的工业互联网服务,这一些企业将构成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基本生态体系,并主导未来的竞争格局。比如海尔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卡奥斯,它通过与用户零距离交互,精准捕捉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而实现高精度、高效率地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再比如华为工业网络站点平台FusionPlant,通过聚焦云+AI+联接,联合行业伙伴和行业Know-How,提供工业全场景的解决方案。再比如阿里针对工业领域推出的飞龙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将基于阿里云领先的云计算、IOT、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利用工业IOT梳理制造企业的供研产销全链路数据,在云端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并通过阿里云ET工业大脑对数据来进行加工分析,优化制造流程,带来商业价值。

  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产业链金融概念和作用做多元化的分析。概念界定方面,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有学者提出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公司可以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吕东,2013)。从业务附加值角度,民生银行则将“产业链金融”定义为,对分散的诸多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的金融理财产品设计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李蕾,2013)。对于产业链金融的作用,朱磊(2012)认为产业链金融顺应了产业竞争升级为协作竞争态势,既延伸银行的纵深服务,也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贸易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更多学者从产业链金融通过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角度,即通过将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企业和供应商与销售商连成一个集合,将服务延伸至产业链中的原材料采购,生产中的中间品以及最终的产生品,再到最终的消费者,从而为全链路的产业链提供金融服务,进而实现产业链的增值。

  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大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家银行都与金融科技及其赋能商业银行的路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俞勇(2018)认为,金融科技在银行业务的应用中可具体为金融理财产品差异化、人工智能营销、支付清算以及智能投资等方面。张明(2019)指出,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经金融电子化的1.0 阶段、金融移动化的2.0 阶段,正在步入科技重塑金融业态的3.0 阶段。无论是业务发展的新趋势的倒逼,还是银行基于自身发展的策略的选择,科技与银行业的深层次地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巴蜀松(2019)提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适配的金融基础设施。经济金融发展决定支付体系发展,中国经济正进入行业整合洗牌、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持续开放的新阶段,客观上也需要与之适配的以支付体系为代表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除5G 之外,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云、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及其组合都可能带来支付行业、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由点到面的突破性影响。门长晖(2019)认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金融科技型智慧银行生态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条主线,即发展移动金融;完善四个层级,即数据层、系统层、感知层、产品层;发展五大方向,即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电商服务、生活服务、社交应用。

  本文首先对银行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工业互联网相关理论以及产业链金融相关理论进行展开阐述,在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基本情况的现实背景下,将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通过对产业互联网时代经济图景的前瞻,研究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局限,探析产业数字化浪潮下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深入研究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银行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B端业务数字化转型,打造银行4.0与工业4.0深层次地融合的案例样本,为工业4.0时代银行赋能先进制造产业升级提供借鉴意义。

  第三,针对A银行物流金融平台和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平台所涉及的商业模式与技术路线,提出基于两类生态策略的产业链金融设计的具体方案以及平台推广建议。

  1.文献分析法。本文搜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其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例如,本课题研究的是工业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产业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对工业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图景以及企业间的分工协同将发生怎样的重大变革进行调研分析,确定商业银行重构商业模式的进阶方向;其次,商业银行如何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打造出契合工业互联网时代新金融服务的银行4.0模式,运用数字化思维重构传统银行经营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户体验和需求。

  2.归纳法。归纳法收集产业链金融业务的信息,总结出国内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局限性。通过一系列分析产业数字化升级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探索出工业4.0与银行4.0融合机制,实现产业链金融业务逻辑的数字化重构。

  3.案例分析法。本课题正文部分着重分析两个案例:a以A银行物流金融平台为例说明传统银行是如何借助ICT技术自建生态平台实现产业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服务制造业企业的流通环节,打造一站式数字化融资服务新模式与新业态。b以海尔卡奥斯工业物联网平台为例,探索传统银行如何借助工业网络站点平台主动创新实现金融服务的迭代升级的,实现新金融与新制造的深度融合。

  1.搭建全产业链金融新基建:依托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发展金融科技,银行可以打通设计、研发、采购、制造、物流、营销、售后、回收的所有的环节,实现产融两端的互联互通,打造覆盖全产业链条的金融生态圈,实现银行服务触点的无限延展。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题:利用金融科技为产业生态圈中各交易方的在线、便捷、高效服务交易的达成提供信用担保,搭建起与信息流相匹配的商机撮合体系,物流相匹配的可流转数字化权证体系,与资金流相匹配的线上融资支用体系,使得在线交易更加便利,贸易融资更安全,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更加优质。

  3.实现场景获客,赋能实体经济:通过银行搭建的新制造领域的金融基础设施,可以捕捉到产业端客户快速迭代的金融需求,进一步丰富银行端的金融服务场景,实现新制造领域的快速获客;此外,可以同时对制造业与消费升级提供融资支持,助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不足之处是理论水平有限,相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厚,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下一步本人认为可以从产业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角度,研究金融与产业相互赋能的合作模式与技术路线问题,重点研究商业银行与垂直细致划分领域的产业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链金融业务。另外,有关产业链金融业务数字化经营的商业模式也都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对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据来推动业务的增长。这一些数据是通过云计算、VR/AR/MR、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各种新技术来产生、获取、转换、存储和使用的。通过对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等做改造,让所有的业务都可以通过数据来进行驱动,来提升生产效率、组织效能,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形成新的企业价值。更重要的是,产业数字化已经表现出从单点应用到连续协同的发展的新趋势,慢慢的变多的重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通过科技平台建设实现了从内部数字化科技平台赋能的产业链协作。

  金融科技作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手段,强调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其立足点是科技。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和大数据(Big Data)等核心技术将进一步引领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ABCD+”技术生态系统,整体格局更加清晰。在总体发展的新趋势中,金融科技产业已进入结构优化时期,数字化的经济引擎的功能将继续显现。未来,以数据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趋势将愈发明显。金融科技的发展亦将加速数字化的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地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主要指以科技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背景下,为实现稳增长与稳就业,释放增长潜力,促进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提升长期竞争力,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3月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快速推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包含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AI和工业互联网。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层面提出的“新基建”是一个不断丰富的概念。首次提出以后,学界、新闻媒体、长期资金市场等对于“新基建”内涵与范围的理解一没有清晰的边界。直到2020年4 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的范围正式做出了解读,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水平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尽管这是到目前为止较为官方、权威的解读。不过,国家发改委也强调,随技术与产业变革, 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并非一成不变。

  “开放银行”理念起源于欧洲和英国,并在美国、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别的地方得到普遍发展。开放银行的模式是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等其他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及流程,重构商业ECO,运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价值增长点, 提升核心竞争力。简而言之,开放银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银行的金融服务植入到B、C、G 端, 将金融服务与教育、医疗、旅游、城市管理等行业的非金融服务进行跨界整合,无感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场景, 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对B 、C 、G端用户而言,开放银行服务具有场景化、端到端、便捷高效的特点。

  银行通过开放API端口,将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 的局限,将其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银行与生态圈伙伴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迭代。但是同时也会至少带来如下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平台+生态”将成为银行业的新商业范式,银行许多产品都需要无缝嵌入到各个场景和生态中,这无疑会加速银行品牌的流失。二是银行业竞争加剧、差异化进一步加大,这一方面源自品牌忠诚度下降带来的竞争加剧,同时“先发优势”与“赢者通吃”可能会得到强化,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差异化、特色化创新将是应对竞争环境的关键。三是银行经营理念及模式被迫加速转型,将从重自建到重融入,从重获客到重转化,从单纯场景嵌入到深度产品创新,从前端拓展到体系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以支撑公司制作经营活动为基本功能的网络站点平台,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打通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管理系统以及生产线设备,将设备、物料、产品、人等相互连接,实现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管理等环节的互联互通以及数据信息的采集、传输、集成、共享和分析,从而提升效率、减少相关成本,并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快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对于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随工业网络技术应用场景范围的扩大与深化,对该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增加,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次,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所有的环节的深化应用。由于工业互联网具有基础性、集成性和渗透性的特点,用户将借助互联网参与公司制作经营活动的更多环节。互联网在逐步扩大生产属性和服务范围的同时,将带来生产制造环节的变化,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物质效率提升的重要方法。第三,工业互联网将创造一种新的制造业形式,对全球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颠覆性影响。这是中国参与建立全球制造业新秩序和制定新游戏规则的重要机会。这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尽管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二者都是来自同一个英文翻译,但是国内业界提出的产业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

  从服务产业的角度,产业互联网除了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还有跨界的协同互联网。与之对应的产业网络站点平台,既有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服务业网络站点平台、农业网络站点平台,还有跨界的协同互联网。单就支撑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言,除了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还有生产性服务业网络站点平台、产业决策支撑服务网络站点平台、产业公共服务网络站点平台作为辅助。从这个维度来看,工业互联网属于产业互联网范畴。

  从平台应用的角度,国内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更多地是侧重于产品和生产线这两个维度的整合,比如生产设备的联网或者产线的柔性化制造。而国内的产业网络站点平台,多是以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供应链的整合来形成平台效应,实现商业机会。从这个维度来看,工业互联网侧重技术视角,而产业互联网侧重应用视角。

  笔者以为,就国内平台经济的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向产业网络站点平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将是大势所趋,为制造业公司可以提供涵盖其上下游全链条的生产性配套服务将是工业互联网的终极目标。从这个方面来说,工业互联网也即是产业互联网。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链金融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产业链金融的概念定义为:产业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银行)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围绕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将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联合起来,同时为链内多家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及产品,提高社会资金运作效率,实现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增值,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目前很多针对产业链金融模式的研究,大多分布在在对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且未对这三个概念作对比分析,作者觉得,在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之下,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三者将演变为逐层包含的关系(见图1)。物流金融面向物流运营过程,运用金融工具使物流产生价值增值的融资活动;供应链金融往往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众多供应商与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产业链金融也被称为供应链金融的4.0,是开放式供应链金融生态,整个产业中的参与者都是其服务对象。

  商业银行介入产业链金融,不但可以扩大服务对象,改变盈利模式,同时也可以加强风险控制。从服务对象来看,产业链金融将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从一个客户扩展到一个集群,最终形成对产业链集群做综合金融服务的经营模式。从盈利模式来看,产业链金融将银行的盈利模式,从原有点对点的单一路径盈利转换成了单对多的复合型盈利,利润来源也由核心企业增加到其上下游企业。从风险管控的角度,银行也能够准确的通过集群内不同企业的风险特征进行风险组合管控。

  纵向供应链融资最重要的包含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及预收账款融资等服务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产—供—销”上下游,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其中,核心企业出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发挥其信用优势,承担主要融资方职责。通过供应链和资金链,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计算机显示终端连成整体,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横向产业链金融模式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升级形式,是指为同一产业集群内的类似公司可以提供整体金融服务,也称为“X+N”模式。该模型一般适用于产业链中缺乏超级巨无霸级核心企业但相似度较高的类似企业。这一些企业通常有类似的财务结构。银行通过与专业第三方机构(物流提供商、数据提供商、行业协会、担保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等)合作获取企业的业务信息,批量提供金融服务。这种模式能够找到多个与核心企业相似的“X”,然后从X中逐步发展出更多的“n”。横向产业链金融不仅包括信贷服务,还为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提供方案设计、资金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从供应链金融1.0到供应链金融4.0,产业链金融一直在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不断前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银行不再是单纯的资本投资角色,而是深入参与到产业链整合过程中,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助、共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随着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转型的迭代升级,只有通过数字科技赋能,让处于产业链之外的金融平台与产业链上的参与方建立数字化的协作关系,才能让产业链更加畅通,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解决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资产等“多流合一”,将服务的范畴扩大,延伸至全链条的产业生态。

  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本是要满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红利为银行业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经营提供了转型的路径。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银行业要拥抱产业互联网金融,利用金融科技优势与外部数字化平台联合,打造开放、共享、互通的数字化生态闭环,将银行的产品与服务以数据要素的形式输出到不同的产业场景中去,形成覆盖全产业链条的产融新基建。

  国内开展的产业链金融业起源于银行,却发展壮大于互联网金融巨头。从深圳发展银行首次提出“1+N”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开始,国内各大银行相继推出种类繁多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服务模式,意在通过盘活企业的资产,解决企业在产供销不同阶段的资金缺口(见表2)。

  但是银行的模式始终摆脱不了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外溢为上下游提供融资解决方案的业务逻辑。互联网金融颠覆了产业链金融以融资为核心的产业链模式,转为以企业交易过程为核心,并将过去围绕核心大企业的“1+N”模式,拓展为“M+1+N”模式。这种模式以数字化生态平台上的交易数据作为新的风控要素,实现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可视化,完全颠覆了线下模式的业务逻辑。“平台化、生态化、场景化”成为银行与产业互联网平台竞相追逐的产业链金融新模式。

  从核心企业角度来看,由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金往来频繁,而且多采取线下转账方式进行交易,企业管理难度大,效率低,资金归集困难;从银行合作角度看,虽然核心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但由于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多为临时,贷款频率高、周期短、额度小,而传统银行复杂、繁冗的贷款申请流程难以满足融资实时性较高的要求。

  在与银行开展合作过程中,产业链上的企业多数处于弱势地位,而银行提供给企业的往往是标准化的产业链金融产品,无法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支付、融资等个性化金融服务,其提供的金融产品无法深度嵌入到整条产业链的交易流程中,从而无法完全掌握企业真实的、实时的物流和资金流信息,这也导致了客户粘性较低。所以当电商平台、产业联网平台等机构纷纷转型产业链金融,采用低门槛金融形式抢占各行业的细分市场时,就会造成银行产业链金融客户的快速流失。

  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供应链金融先后经历了由“链条”式结构向着网络式结构不断迭代升级的三个阶段,即由金融机构主导的供应链金融1.0阶段、由核心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2.0阶段以及可以触及多链条、跨行业的产业生态群的供应链金融3.0阶段。尽管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产业链金融服务的线上化、数字化程度逐步深化,但是,随着产业端对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需求的提出,现有满足多主体、多业务流程涉及到的各种复杂的营运活动和金融行为的金融服务模式难以为继。产业数字化背景下,构建依托现代ICT 的融合性作用赋能的智慧供应链金融生态,实现系统平台与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互联网将为工业经济带来新的产业结构、工业流程以及企业微观结构的变革,并至少呈现出以下四种变化趋势。

  工业互联网的横向集成和端对端集成通过信息网络和数据流连接,实现了传统产业链中企业和终端之间的无缝合作和资源整合。由于数据信息的智能连接,传统产业链的上下游和合作企业将形成垂直产业整合的基础。产业链的块状特征将减弱,带状特征将扩大,垂直分工将更加明显。

  传统的产业联盟模式是I+N。即一家核心企业与n家周边企业形成产业联盟。以垂直产业链为基础,一种新的产业联盟形式将出现。新型号是产品意义上的核心制造商。许多企业“N”到“N”在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交易,形成开放的产业联盟,可以直观地表示(N+N)/1,其中“1”表示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的“I+N”模式下,银行主要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业务,并根据核心企业对周边企业的信贷溢出效应提供金融服务。在新的“(N+N)/1”模式下,核心企业只起到平台的作用,而商业信用关系主要存在于非核心企业之间,银行通过干预交易平台获取交易数据,将商业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

  在智能工厂的个性化定制下,大型企业可以进一步外包和委托生产功能,将模块生产外包给外部供应商,转型为只从事生产和交易匹配的平台企业,成为“(N+N)/1”中的“1”:音量由重变轻,由大变平。另一方面,智能工厂的外部供应商可以从材料供应商和零件制造商升级为模块制造商,“由小变大”,并高度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看出,从规模上看,企业的分工将趋向于从离散的规模趋同。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企业信息相对封闭,内部信息难以与外部共享。但是在工业互联网模式下.企业的信息边界由清晰变得模糊,智慧生产体系里的所有生产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比如模块生产商的产品设计、生产参数与采购订单都是来自下游的需求企业,同时其产量、价格、物流等信息也要即时发送给平台,其支付结算和现金管理也离不开平台的金融服务模块,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都通过平台与外部高度共享,企业的边界已经变得十分模糊。

  在国家政策推动、数据要素驱动、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平台拉动、产业发展联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度正在提速,同时产业链数字化建设的诸多挑战也在凸显:

  产业链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迭代更新,还是经营理念、战略、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需要多方协作共赢。目前,大多数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意愿较强,但他们只停留在对现有流程的技术改造和内部数字化协作的认知层面,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链协作的角度进行规划。另外,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IT、CT、OT和DT的整合来实现技术能力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大多数企业没有强大的系统设计和组织重塑,在技术创新、数据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挑战

  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均衡,多数中小企业的数字水平较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基础薄弱。大中型企业之间的数字鸿沟非常明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相对滞后,行业覆盖率、功能完整性和模型组件丰富性相对滞后。龙头企业仍注重内部综合整合,开展产业互联网建设。产业链之间的业务协作不理想,平台对用户、数据、制造能力等资源的社会化开放程度普遍不高。

  产业互联网时代,数据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内部数字化阶段,外部数据融合度不高,尚未构建起覆盖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业价值链,“数据孤岛”现象突出;此外,从内部数字化到平台赋能的产业链协作,对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精准营销、舆情感知和风险控制等有限场景,未能从业务转型角度开展预测性和决策性分析。

  对银行金融机构而言,面对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浪潮,一方面可以抢抓政策红利,加大对先进流程制造业和工业以太网等细分领域的金融支持,通过金融端的数字化协同,赋能产业端生态; 另一方面,借助工业互联网的纵向整合思维,逐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能力,在客户挖掘、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推进商业银行网络化、数据化到智能化的持续跃升。

  历史上的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工业文明的深刻变革,而以服务经济为基础的银行业也不断地在自我进化(见表3)。工业4.0以生产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技术革新带来了经济结构方面转变。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工业4.0将极大提升第一、二、三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界限更加模糊。

  在这种背景之下,银行4.0时代的主要客户将不再集中在第二产业,而是着眼于工业4.0重构产业结构下的优势产业。银行从将自己独立生产产品、提供服务,逐步转变为在产业链的更多场景中提供产品和服务,最终建设成与工业互联网平台高度耦合的金融基础设施,成为产业数字化生态当中的核心节点。

  只有通过数字科技让处于产业链之外的金融数字化平台与产业链上的参与方建立起协作关系,将服务的范畴扩大,延伸至上下游的产业圈,金融机构才能够真正深入产业链,聚焦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抓住产业链金融的数字化机遇。今年以来,“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已经成为A银行数字化经营的基本理念,一方面,通过自建平台或者与外部场景建立数字链接,提升数字化场景构建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运营好场景为生态圈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机会和能力,挖掘、创造和转化流量价值。在这种背景下,A银行通过自建生态平台或者融入外部生态,都做出了引领同业的有益探索。

  2018年起,A银行在青岛创新推出了区块链物流金融业务数字化金融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了货权质权的清晰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了货物监管的黑箱难题,从业务源头将商品资产数字化,可视化,提升了智能化风险管理水平。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基于与数字化仓库提供方青岛道合供应链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线上化、数字化的动产质押融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稳步开展系统的优化与业务创新工作。第二阶段正在积极创新探索基于区块链平台的可流转数字仓单体系,通过引入外部生态节点或者融入第三方产业生态,实现数字仓单的跨链流转。

  截至2020年底,A银行已经通过物流金融平台与五家供应链科技服务平台、五家仓储物流企业建立了线上合作关系,物流金融平台的生态圈不断壮大。通过物流金融平台累计办理贸易融资业务300余笔,发放融资3亿余元,落地品种包括橡胶、纸浆、玉米、棉花、塑料颗粒以及冷链食品。同时,该银行的物流金融业务分别入选了2019中国物流与供应链优秀案例以及2020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奖十佳案例。

  通过搭建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商品融资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具体来说,通过数据信息在区块链平台与合作方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智能仓储管控平台同步实时交互共享,实现对大宗商品货权、位置、授权、预警等状态的全流程实时动态智能监管,有效破解大宗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货物缺监管、数据无保障、产业难协同、潜在风险高等痛点和难点。物流金融服务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具体又分为动产质押模式与数字仓单质押模式两种商业模式。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是企业向建行提供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所有且符合A银行规定条件的货物动产,由A银行指定的监管方负责对上述动产进行监管,并通过“物流金融系统”进行线上货物出入库、线上出质、线上核库、线上核价及跌价补货等操作,向A银行申请贸易融资授信支持。业务模式如图2所示:

  数字仓单质押模式是在采用智能货物监管模式下,客户依托A银行指定的生态平台合作方出具或者客户在物流金融平台上自行出具的数字仓单作质押向我行申请贸易融资,并通过“物流金融系统”进行线上核价、线上出质、线上核库以及跌价补货等操作,向A银行申请数字仓单质押项下授信支持的业务。在该种模式下,数字仓单作为区块链平台上流转的唯一数字化权利凭证,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库存货物的保兑付。业务模式如图3所示:

  在与不同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当中,A银行通过不断完善物流金融生态,为产业互联网平台上的交易环节提供安全、可信、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见图4)。一方面,用数字化金融手段链接供需双方真实需求,精简了交易流程中的冗余环节,为不同行业的产业供应链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交易效率;另一方面,通过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各司其职,可以为产业供应链提供全流程、全生态、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实现了生态共赢。

  通过ABCD+技术打造数字化仓储服务,A银行的物流金融业务不仅可以自己链接仓储企业,还可以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来整合仓储物流企业,通过“物流+金融”的方式吸引贸易端流量,达到整合行业生态、提高产业链运营效率的目标(见图5)。在这个过程当中,既可以为上游供应商减少交易流通成本,又可以为下游实体工厂外包库存管理,优化了整体供应链条的要素成本。目前,A银行正在与物流企业共同探索全程物流金融服务,将海运、陆运、仓储共同纳入数字化金融服务的范围,真正实现无断点式全程物流金融服务。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2016 年初,海尔正式推出智能制造平台COSMOPlat,并于2019年9月正式发布其中文名为“卡奥斯”。这是中国业界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旨在为国内的制造业厂商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带动具有不同制造能力的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卡奥斯是全球唯一的用户可以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其他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聚焦于工业生产领域不同,海尔的卡奥斯平台更像是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海尔集团将卡奥斯平台定位成物联网时代的大规模定制化平台,它的商业模式是“B2B2C”,具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生态的特征,能够帮助工业企业直连终端用户, 实现企业、用户、资源的共创共赢共享。

  卡奥斯平台拥有交互定制、开放创新、精准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智慧服务七个子平台的应用服务,七个子平台之间的协同并不是串联的线性制造模式,而是并联的非线性定制模式,通过与COSMO云互联,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生产线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服务,还可以输出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流程的、个性化的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方案,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升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用户黏性。

  通过建立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高度耦合的金融基础设施,银行端可以捕捉到物联网生态圈中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生态的制造与服务场景,为产业生态中的资源方、企业方、用户方提供一站式无缝对接的金融服务,实现生态各方的共同增值。具体来说,依托卡奥斯平台实现产业链全程物流数字化、可视化的现状,可以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售后服务、废旧处置、用户增值的每个环节捕捉与运营场景,通过开放银行接口输出的形式打造与物流相匹配的数字化资金流体系。

  卡奥斯生态平台中的资源方、企业方、用户方的每一次服务贸易或者货物贸易,都会产生相匹配的应收、应付权利,只要平台方确认该权利并授权转让给银行方,银行就可以数字权证的形式发起融资与支付服务。

  本章分析的两个案例都是A银行通过“生态、场景、用户”模式开展产业链金融数字化经营的两个缩影。案例一侧重通过自建生态平台,或者接入外部产业平台,为产业生态内的参与交易方提供场景化的数字金融服务;案例二侧重融入功能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开放银行的模式接入垂直细分行业的不同环节,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不同场景提供增值金融服务。无论采取何种商业模式,笔者以为,产业链金融的服务环节在由需求端向供给端不断迁徙的过程当中,一方面,构建或者挖掘场景的能力会不断增强,提供数字化产业金融服务的模式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构建“四流合一”的数字化闭环能力将成为银行风控体系的重中之重,银行服务产业链的能力将会更加敏捷、安全。

  相较消费互联网赢者通吃的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的价值链更加复杂,链条更长,需要构建产业链集群中多方协作共赢的生态。一个良性发展的数字化产业生态没有主导方,各方应当专注于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盲目跨界去染指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数字化平台公司应该深耕各类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做好链上交易与协同服务,而不应随意染指金融业务;银行应该在数字化平台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做好支付结算与融资服务,而不是涉足产业链的运营建设。只用一个各司其职、边界清晰的数字化产业链金融平台才会让服务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运行风险最大程度减少。

  当前基于数字化的经济相关的立法体系尚未健全,数据开放、产权保护、数据交易、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方面缺乏相关的体制机制保障。基于此,银行在开展产业链金融数字化探索的过程中,至少会碰到两方面的法律障碍:一方面,以数据作为主要要素调整的生产关系当中,线上的业务流程不能简单套用线下监管和立法模式,而是要根据线上活动的虚拟性、广域性、交互性、即时性特征甄别法律模糊地带,比如在线下场景中,仓单质权的生效要以交付仓单为要件,而在线上针对数字仓单的交付却并没有既定的模式;另一方面,针对技术领域暂时难以覆盖或者覆盖成本过高的道德风险,没有形成配套的法律制度予以震慑,比如尽管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在可信信息流的基础上的资产上链,保障上链信息和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数据上链之前的真实性存疑,如果一条信息从录入的源头就是错误的或不存在的,造成上链映射作弊。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金往来短、频、快,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却手续繁琐,流程冗长,且多采取线下方式进行交易。尽管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的大数据普惠金融产品已经可以实现“线上授信、线上支用”,但也仅限于可控的额度范围以内。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融资支用,银行仍旧摆脱不了对融资主体或者核心企业审慎评判的风控思路。对于建立起交易场景下纯数据要素驱动的授信支用模式,银行仍旧存有疑虑。而这往往成为制肘产业链金融客户体验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的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由商业银行主导的,基于银行系统,接入物流、海关、工商登记部门数据端口,获取与供应链企业和交易相关的由第三方可信任机构提供的信息,作为银行核实授信、跟踪交易的重要依据;另一种是非银行主导的,基于物流公司平台、产业网络站点平台、跨境电商平台等,与银行系统连通,及时将线上融资需求上传至商业银行,在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协议框架下,向平台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比较而言,前者商业银行的主动性更强,可通过获取的数据加强对产业链金融风险的管控;后者商业银行需要投入的科技成本较低,但各家银行间争夺平台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当前,产业链金融数字化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横向跨行业的数据联通渠道,满足银行与不同产业生态间的数据交互需求,实现数据要素的有效流动,拓展产业数字化服务场景。

  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价值化将是产业链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主线逻辑。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线下场景与线上场景的数字化映射,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存储、通信与计算,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资产在价值互联网中的传递流转,最终实现数字化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交易各环节间安全、便捷的流转。而这种流转需要以资金作为驱动,形成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所有这些环节的交互过程串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价值传递链。交易驱动下的数字支付需要与数字资产的交付相匹配,另外,随着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数字货币(DC/EP)试点以后,如何在线上构建企业间可信、便捷、移动的支付结算体系的问题,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要实现与产业链条上的场景金融需求无缝对接,必须搭建起与全产业链松耦合式地开放型金融基础设施,并且可以覆盖全流程、全生态、全周期的产业链场景,实现产业链与资金链的数字化融合。在这个过程当中,银行应充分运用开放银行的价值理念,将银行底层的业务能力、科技能力以及数据能力无缝、无感、无界地输出到商业生态场景当中,从为所有交易环节提供标准化的金融理财产品逐步转型为整个生态提供场景驱动下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实现从产业链金融向生态链金融,再向科技链金融的迭代升级。

  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服务对象、技术手段均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从传统商业模式走向平台生态系统成为一种趋势。在平台生态的建设过程中,银行可以既是要素输出方,又是要素输入方,重要的是将数据化的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到不同的产业场景中去。产业链金融工具可以通过平台链接供给与需求,汇集数据与信息,建立起内涵丰富的产业+金融生态。因此,银行一方面需要重新设计价值链,向非金融领域反渗透,用数据链接金融理财产品和非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场景化的服务;另一方面,要搭建起生产要素汇聚平台,提供特定行业客群的完整生态环境,与平台各参与方合作共赢。

  本文收录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作品选集(2022)》,该书已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行,更多好文欢迎关注,欢迎订阅!

  上一篇: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19】中国储蓄率变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下一篇: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16】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创新有效路径研究

上一篇:【48812】【管理准则】车间管理准则计划 下一篇:科莱特携SAP ERP信息化项目扬电子行业数字化转型之帆
  • 电话:0351-7028907
  • 服务电话:4006026858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高新街9号瑞杰科技B座8层